红楼梦曲 留余庆
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;
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。
劝人生,济困扶穷。
休似俺那爱银钱、忘骨肉的狠舅奸兄!
正是乘除加减,上有苍穹。
【说明】
这首《红楼梦曲 留余庆》曲子写的是贾巧姐。曲名“留余庆”,是说贾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,做了好事,因而得到好报——由刘姥姥救巧姐出火坑。前代为后代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。《易·坤·文言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”留余庆与“积得阴功”义相似,都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说法。
《红楼梦曲》共十二支,加上引子和收尾,共十四首曲子。其间十二曲分咏金陵十二钗,暗寓其身世、结局,及对她们的评论。“或咏叹一人,或感怀一事,偶成一曲,即可谱入管弦,若非个中人,不知其中之妙”。曲子由太虚幻境后宫十二位舞女奉警幻之命,“轻敲檀板,款按银筝”唱给宝玉听。宝玉则手捧《红楼梦》原稿,“一面目视其文,一面耳聆其歌”。
【注释】
[1]留余庆:先代为后代所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。《易·坤·文言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”留余庆,与“积得阴功”义相似,都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迷信说法。恩人:指救巧姐的刘姥姥。
[2]娘亲:“母亲”的一种方言叫法。
[3]阴功:古人劝人行善,即便此生不得报,子孙也会得到好处。
[4]济困扶穷:救济、帮助困苦的人。
[5]狠舅:当指王熙凤之兄王仁。奸兄:不知指的是谁。续书写巧姐后为王仁(狠舅)、贾环、贾芸(奸兄)等所卖,但可以肯定贾芸不是曹雪芹原计划中所说的“奸兄”。第二十四回的脂批说后半部有“芸哥仗义探庵”(靖藏本)事,并说“此人后来荣府事败,必有一番作为”。贾环则既非“舅”,也非“兄”,而是巧姐的叔叔。
[6]乘除加减:本为算学术语,此指人生祸福的消长,老天的赏罚丝毫不爽,犹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。
【翻译】
先人留下了恩泽,才会遇到救命恩人;
幸好自已的母亲,为后人积下了阴德。
奉劝人们在世时,多做好事救济穷人。
别像我那贪爱钱财、抛弃亲人的狠心舅舅奸险族兄。
人生祸福就象加减乘除一样不差分毫,
老天都已计算确定。
【赏析一】
贾府丑事败露后,王熙凤获罪,自身难保,女儿贾巧姐为狠舅奸兄欺骗出卖,流落在烟花巷。贾琏夫妻、父女,“家亡人散各奔腾”。后来,巧姐幸遇恩人刘姥姥救助,使她死里逃生。这些佚稿中的情节,前面“判词”注中已有提及。那么,这样描写巧姐的命运,在小说之中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没有呢?我们认为它很有可能表现出作者曹雪芹在经历过长期的贫困生活后,思想上所出现的某些接近人民的新因素。
作者描写刘姥姥形象的真正用意,并不像小说所声称的那样是因为贾府大小事多,理不出头绪来,所以借她为引线,也不是为了让她进荣府闹出许多笑话来,供太太小姐们取乐,借以使文字生色。作者安排这个人物是胸有成竹的。脂批批出:小说在介绍刘姥姥一家时所说“‘略有些瓜葛’,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”(第六回)。这就是说,刘姥姥一家在后半部中因巧姐为板儿媳妇,真的成了贾家的亲戚,而且是正派亲戚。
“势败休云贵,家亡莫论亲。”在“树倒猢狲散”的情况下,贾府主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已发展为骨肉相残。到那时,肯伸手相援的都是些曾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,如贾芸、小红、茜雪等。而曾被作为贾府上下嘲弄对象的刘姥姥,不但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,反过来,她也成了真正能出大力救助贾府的人。要把被卖作妓女的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,就不外乎出钱和向人求情,这对刘姥姥来说是不容易的。接着,招烟花女子为媳妇(此外巧姐也别无出路),则更是要承受封建道德的巨大压力。在脂批看来:“老妪有忍耻之心,故后有招大姐之事。”其实,这正是在考验关头表现出一个农村劳动妇女的思想品质,大大高出于表面上维护着虚伪的封建道德的上层统治阶级的地方。
贾巧姐终于从一个出身于公侯之门的千金,变成了一个在“荒村野店”里“纺绩”的劳动妇女,就象秦氏出殡途中宝玉所见的那个二丫头那样。与前半部十二钗所过的那种吟风弄月的寄生生活相反,巧姐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。于是,刘姥姥为巧姐取名所说的“遇难呈祥,逢凶化吉”得到了证验。曹雪芹思想的深度是一般封建时代的小说家所难以企及的。脂批的思想与之就有很大的差距,他说:“应了这话固好,批书人焉能不心伤!狱庙相逢之日,始知‘遇难成祥,逢凶化吉’实伏线于千里。哀哉伤哉!此后文字,不忍卒读。”(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)看来,他对这样的“成祥”“化吉”还有保留,所以仍不免“哀哉伤哉”。
续书者就更不用说了,在他看来女子失节不如一死,既沦为烟花女,便无“余庆”可言,招巧姐而使她成为靠“两亩薄田度日”的卑贱的农妇,刘氏也算不得“恩人”。所以,续书让巧姐幸免于难,并且最后非让她嫁到“家资巨万”的大地主家不可(这应入“厚命司”才是),还让“刘姥姥见了王夫人等,便说起来将来怎么升官,怎么起家,怎么子孙昌盛”,这与曹雪芹的原意真是有天壤之别!
当然,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身上也戴着封建阶级精神奴役的沉重枷锁,说王熙凤能“留余庆”、“积得阴功”,也完全是一种阶级偏见。曲子宣扬“乘除加减,上有苍穹”的冥冥报应的迷信思想,更明显的属于封建糟粕。这些无疑都应剔除。但是,我们也应该看到使作者产生“劝人生,济困扶穷”思想的实际生活基础,把它与封建剥削阶级惯于进行的虚伪的、廉价的慈善说教区别开来。
【赏析二】
这首《红楼梦曲 留余庆》曲子唱的是贾巧姐。
《留余庆》的题名出自俗语“积善人家庆有余”;这句俗话又出自《易经·坤卦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。意谓前人积德,后人沾惠。
巧姐在大观园十二钗中年龄最小,因她尚未长大成人,所以作者没有去刻画她的个性。她的命运取决于其母王熙凤。王熙凤英雄一世,最后惨败。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?巧姐的命运就可以推知了。
刘姥姥在穷得过不去冬时,曾到贾府去求助。凤姐对这个“芥豆之微”的穷亲戚本来没看起,但在无意中也救济了她。曲中说的“积得阴功”,指的就是这件事。从此刘姥姥和贾家结下了缘分,先后三进荣国府,成为贾家兴衰的见证人。连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给起的,当时还恭维说:“她必长命百岁。日后大了,各人成家立业,或一时有不随心的事;必然遇难成祥,逢凶化吉,却从这‘巧’字上来。”从曲子内容看,在巧姐被其舅王仁等人推进火坑(很可能是卖给妓院)时,刘姥姥救她出来,使她“逢凶化吉”了。
这首曲子写巧姐。巧姐是《红楼梦》中,众多的贵族子女中,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。作者并没有把巧姐的这条生活道路,当作悲剧来写,而是以庆幸的口吻予以肯定。作者在写贾府衰败之后,一方面写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,一方面又写农村劳动妇女——刘姥姥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,既是对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揭露,也是作者“劝人生,济困扶穷”的思想表现。
©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:大雅派 » 《红楼梦曲 留余庆》原文丨鉴赏丨翻译丨红楼梦诗词赏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