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-贾探春》原文丨鉴赏丨翻译丨红楼梦诗词赏析

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-贾探春

图画:

两个人放风筝,一片大海,一只大船,船中有一女子,掩面泣涕之状。

判词:

才自精明志自高,生于末世运偏消。
清明涕送江边望,千里东风一梦遥。

【说明】

《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-贾探春》出自《红楼梦》第五回《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》。

本册《金陵十二钗正册》图画、判词内容及人物命运,对应的是贾探春。

古时称女子为“裙钗”或“金钗”,“金陵十二钗”就是金陵省内的十二位女子。“金陵十二钗”图册分为正册、副册、又副册,分别对应了以下人物。

《金陵十二钗正册》对应人物:林黛玉、薛宝钗、贾元春、贾迎春、贾探春、贾惜春、李纨、妙玉、史湘云、王熙凤、贾巧姐、秦可卿(均为贵族小姐、少奶奶们)。

《金陵十二钗又副册》对应人物:晴雯、袭人(又副册内人物均为丫头)。

《金陵十二钗副册》对应人物:香菱(香菱生于官宦人家,沦落为妾,介于小姐、丫头之间,所以入副册)。

【注释】

[1]自:本。精明:程已本误作“清明”,与第三句头两个字重复。小说中说“探春精细处不让风姐”(第五十五回),又写她想有一番作为。

[2]末世:指贾家处在衰微阶段。此句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,才能无从施展,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。脂批:“感叹句,自寓。”意思是说有作者身世感慨在。

[3]一梦遥:像梦一样缥缈。此两句说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,当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。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。原稿大概有一段描写送别悲切的文字,现在所见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这个情节而且把“涕送”改为“涕泣”,一字之差,把送别改为望家了。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,所谓“游丝一断浑无力,莫向东风怨别离。”(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制灯迷——风筝。)所以,放风筝的“放”不是“放起来”而是“放走”的意思,小说特地描写过放走风筝(说是放走病根儿)的情节,则画中放走风筝的“两个人”,当就是后来遣探春远嫁的设谋者,但不能落实,有可能是对投向王夫人怀抱、不承认自己生母的探春怀恨记仇的赵姨娘和贾环。“千里东风一梦遥”,也是说天长路远,梦魂难度,不能与家人相见,与我们现在读到的探春嫁后又回娘家探亲不同。

【翻译】

其一

才质尽管聪明志向也尽管高,
生在这衰败之家命运就不好。
清明时节江边洒泪离家远嫁,
浩荡东风中故乡像梦样缥缈。

其二

你的才能固然特出也有高远的志向,
可却生在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不强;
清明时带着思乡的泪水到江边眺望,
只能梦随千里东风回到那遥远家乡。

【解析】

这一首《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》说的是探春。

判词前”画着两人放风筝,一片大海,一只大船,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。”这副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,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。

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,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,是最聪明、最有才干的一个。说她志向高,是她想有一番作为。”敏探春兴利除宿弊”一回,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,把那么纷繁的事务,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,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,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。

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,以自己是”庶出”为耻;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,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。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,人称”玫瑰花”,又鲜艳又有刺。在”抄检大观园”一回,她居然敢打那个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!多么令人痛快!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,可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,还要”畏她五分”,独表敬重。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,随着家族末落,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,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,路远山遥,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。判词前的画里画着两人放风筝,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,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,不知是谁了。

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,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。”才自精明志 自高”,意思是指她的志向高远,精明能干,清醒精敏,不被富贵蒙昏了头。”生于末世运偏消”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,又是庶出的不幸,” 才”、”志”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。

“清明涕泣江边望,千里东风一梦遥”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,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,出嫁时乘船而去。句中的”清明”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,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”掩面泣涕”,挥别父母家人,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。

©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:大雅派 » 《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-贾探春》原文丨鉴赏丨翻译丨红楼梦诗词赏析

赞 (3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