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上偈》原文丨鉴赏丨翻译丨红楼梦诗词赏析

石上偈

无才可去补苍天,枉入红尘若许年。
此系身前身后事,倩谁记去作奇传?

【说明】

这首诗出现在《红楼梦》第一回《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》。

《红楼梦》第一回中说,女娲炼石补天时,剩下一块石头未用,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。这块顽石自经煅炼,灵性已通,便”自怨自艾,日夜悲号惭愧”。后被茫茫大士、渺渺真人携入人世(即书中主人公贾宝玉),历尽荣华富贵、世态炎凉,最后又回到青埂峰下,仍旧变成一块顽石。

不知经历几千百年,有个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经过,看到石头上字迹分明,编述历历,就是这块顽石”幻形人世”的一番经历。顽石请求空空道人把它从头至尾抄录下来,拿到人间流传,就成了《红楼梦》这部书。上面这首偈语就刻在顽石背面,一首七言绝句。偈(jì),是梵文”偈陀”的省称,意译是“颂”,为佛经中的唱词,也泛指佛家的诗歌。僧人们为表述某种意念而编的韵语(通常是四句),也叫”偈子”或”偈语”。

【注释】

[1] 补苍天:出自中国古代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,讲到远古时代支撑天的四根柱子突然倒了,天塌下来,地陷下去,大火燃烧不灭,洪水泛滥不息,猛兽吞吃人类,凶鸟残害老弱,人类遭到一场大难。这时大神女娲炼五色石把天补起来,砍下鳌(大龟)的四只脚把天支撑住,杀了残害人类的鸟兽,平息了洪水,人类才得以继续生存。这段神话见于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。无才补天,是借神话故事说自己无力挽救社会制度的瓦解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往古之时,四极(四条撑着天的柱子)废,九州裂,天不兼覆(因崩坏而不能把地都盖住),地不周载(因塌陷而不能载负万物)。火爁焱(音练砚,猛烈延烧的样子)而不灭,水浩洋而息。猛兽食颛(音专,善良)民,鸷鸟(猛禽)攫(音觉,抓捕)老弱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(音敖,大海龟)足以立四极,杀黑龙以济(救助)冀州(中原地带),积芦灰以止淫(洪)水。苍天补,四极正,淫水涸,冀州平,狡虫死,颛民生。”

[2] “枉入”句:白白地来到人世间这么多年。作者感慨年华虚度。红尘,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红尘四合,烟云相连。”本写长安之盛,后用以说世间的热闹繁华。小说中有石头“被那茫茫大士、渺渺真人携入红尘”的情节。

[3] “此系”句:系,是。这是石头身前和身后所经历的故事。小说中说贾宝玉身前本是顽石,在人世经历了一番以后,被“引登彼岸”,仍化作顽石,所以这样说。

[4] “倩(qing庆)谁”句:请谁替我抄了去做奇闻流传。倩,央求。奇传,即传奇,为押韵而颠倒,意即奇异故事可以相传者,它本是唐代兴起的一种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。这里只取新奇传闻义。

【翻译】

无德无能没能够幸运地去补缀苍天,
毫无意义地混迹人世社会这许多年。
这石上记载着我入世前后全部经历,
谁能够把它抄录去到人世之间流传?

【赏析一】

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《石头记》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。他在小说的楔子中虚构了此书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,其原作者便是幻化为通灵宝玉、让神瑛侍者(贾宝玉的前身)“夹带”着它一起下凡、经历过一番梦幻的补天石,而曹雪芹自己只不过是“披阅增删”者。但这一点已被为此书加评、誊清的脂砚斋揭穿,说“作者之笔狡猾之甚”,作者其实就是曹雪芹自己。

诗中借顽石说自已不能匡世济时,被弃置世间,半生潦倒,一事无成,只好转而著书,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写成小说《红楼梦》。所谓“无才”,貌似自惭,实则自负,是作者的愤激之言,是一种“缚将奇士作诗人”的感慨;以顽石为喻,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。

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,正是中国的历史上最后一个皇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,一些旧式的经济基础已随时代的潮流,吸收了其它国家的思想,改变成一种新的生产关系。作者已在“太平盛世”的表象后,看出了社会制度将有所改变。他不满现实,而想“补天”,挽回已颓败的大势,可是,他又看到当时社会的“天”已那么破残,根本无法修补了,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。这也正是《红楼梦》中经常流露的虚无悲观的思想。

但是,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中坚持了他所说的“追踪蹑迹,不敢稍加穿凿,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者”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。这样,势必如恩格斯所说:“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,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,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。”(《致玛· 哈克奈斯》)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“身前身后事”,亦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,看出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“一败涂地”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。

【赏析二】

《红楼梦》的作者为了便于抒发感慨,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,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惝恍的神话世界,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,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”幻形入世”的故事。

石头的经历,便是贾宝玉的经历。石头,便是贾宝玉的象征,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。“无材可去补苍天”,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。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,堕落,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。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,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,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,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。

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,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(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)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,悲惋痛惜不已。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,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“天”,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(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)去干一番事业。以至使他”半生潦倒,一事无成”,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。所以,“枉入红尘若许年”,说的是贾宝玉,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。

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“顽石”,也大有深意。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,执拗死硬,毫不通融。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,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。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,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,不容他。

第三回书中的《西江月》词批宝玉是“潦倒不通事务,愚顽怕读文章”、“天下无能第一,古今不肖无双”, 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。这字面上的嘲骂,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。

©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:大雅派 » 《石上偈》原文丨鉴赏丨翻译丨红楼梦诗词赏析

赞 (27)